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科技人的溝通障礙

  網站開發人員在設計網站的時候,常會天馬行空設計出多樣化強大的功能,然後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無日無夜的開發,努力讓這些功能強大的網站能早日上,替網站帶來大量的流量,開發完成正式上線後,發現這些功能的使用率不如預期來的高,原先以為可以幫助使用者的功能,有些使用者卻抱怨介面難以使用,反而對手功能簡單的網站流量卻遙遙領先,究竟是為甚麼會產生這樣的落差,其實是因為設計者被『知識的詛咒』給困住了。

  有空的話你可以找一個朋友做一個小小的實驗,找一枝筆在腦中想準備好一首歌曲,你順著這首歌曲的節奏敲打,請你的朋友試者從你敲打的節奏裡猜出你腦袋的那首歌,這是1990年伊莉莎白‧紐頓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博士班裡做的一個實驗,實驗結果能正確猜中歌名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二點五,大概是四十次左右的敲擊中只有一次能正確的傳達訊息,你可能覺得奇怪為何你敲打的節奏這麼清楚,為甚麼對方就是那麼難猜得出來?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敲打者事先得到了知識(歌名),這使敲打者無法想像聽者聽到的是一串分離的敲擊聲,自然就難以猜出答案。

  同樣的科技人長期接觸的都是些大型的軟體,像是LINUX、MS SQL server或PHOTO SHOP,這些工具軟體在介面的設計上強調的是使用效率,但相對的就學習曲線就比較高,沒有翻過大量的技術相關文件很難上手,長期的使用結果下也和這些軟體介面產生了默契,這些知識也在科技人的腦中形成了『知識的詛咒』,使的他們也照樣設計出功能強大的網站,並不自覺得將自己與那些重量級軟體培養的默契也加了進去,也在開發日誌中準備了大量的技術文件(說明文),期待使用者會先來乖乖的讀完這些密密麻麻的技術文件,學會他後然後愛上你網站上的強大功能,但是通常都是事與願違。

   試者回想看看上次你購買的3c產品,有多少樣買來的時候你會先閱讀使用者手冊才開使用的,同樣的在來看網站上的使用者,如果使用者連3C產品都懶得閱讀說明文件,更何況是免費使用的網站,當新的使用者透過別的地方得知這個網站,在缺少對介面操作上的默契的情況下,自然很難理解該如何使用這個網站上面的功能,也無法瞭解網站所能提供的服務,使用者要拋棄一個網站根本不會感到可惜浪費,更別說要使用者去讀那使用說明....

  如果你的網站是大眾導向,使用者來源眾多無法預測使用者的程度,或許你該拋去過去的功能提供者的思考導向,站在使用者的立場從服務的角度,試者思考甚麼樣的使用者在甚麼地方會需要甚麼功能輔助,將這些功能準備在一旁等者他使用,並給予適當的簡單說明協助,而不是又是一兩百字的說明文,多餘的功能容易模糊網站所提供的服務焦點,讓使用者在網站裡迷失,網站的顏色也不宜過多,大約由主色、輔助色和底色三種顏色構成即可,用主色來提醒該頁面的重點在哪,輔助色用來顯示輔助功能,這樣或許可以幫助你留住更多的使用者,我想從這大概為甚麼辛苦開發的強大網站不如對手簡簡單單的功能了吧,下篇想接著討論"不要把簡單給複雜化了"。


這篇文章撰寫的靈感來自 "創意黏力學" 一書讀後心得
(此為博克來AP策略聯盟連結 在此購書筆者可獲得4%報酬)

為何有些概念較其他的更具病毒性?偽概念何以能取代真概念?謠言為何不需廣告費就能迅速擴散?童話何以能夠舉世傳頌代代相傳?多年來,作者不斷尋求這個問 題的答案:我們如何讓別人懂得我們的想法,讓他們不僅銘記在心,由心動轉變成行動?這就是本書的主旨:為什麼有的構想能成功,有的卻不行?如何巧妙設計某 個訊息,足以攫取人們的注意力,讓訊息伴隨著他們,進而慫恿他們採取行動。這讓即便是做普通工作的普通的你,也能產生必要的影響力。從謠言、童話、都會傳 奇等作者稱之為「天生具有黏力」(Naturally Sticky)的創意,可以歸納出創意黏力學的六大要點,它們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簡單(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體 (concrete)、可信(credible)、情緒(emotional)、故事(stories)。

沒有留言: